打年糕作文(集锦15篇)
在日常学习、工作和生活中,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,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、中学作文、大学作文(论文)。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打年糕作文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打年糕作文11月30日可是一个快乐的日子,因为我们雏鹰小队举行活动了——做年糕。
我们小队的成员——我、苑秉纪和张昊辰首先选好了材料,就开始做年糕啦!
年糕是面食,做面食当然离不开面啦,首先当然是和面了。我们拿出了做年糕常用的糯米粉,倒在了一个大碗里,加了一些水,就开始和了起来。和面其实是一个技术活,看起来很容易,做起来难。哟,不好,水加多了,把糯米粉赶快拿来!就这样,我们小心翼翼的和着,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面终于成型。我们又用力揉了揉,终于和完面了。可是当我们互相看看时,禁不住哈哈大笑,我们的双手和身上已经沾满面粉了。
下一步是做馅。我们将做馅的原料——芝麻、葡萄干、青梅、干果等放在了碗里,拿了一个勺子,便用力搅拌起来。当我们拌匀后,张昊辰拿来了一个砸蒜的蒜臼子,将馅料放在了蒜臼子里,开始猛砸起来。“咚,咚咚,咚咚咚咚,咚咚咚……”,过了一会儿,馅做好了,下面就该轮到正式做年糕了。
我们每人各自取了一些面,分别压成了两个长方形面饼,在一块面饼的中间铺上了一层馅,再把另一层面饼盖上,四周小心翼翼的压好。哇!一个好吃的年糕就出炉了。不好,我们犯了一个错误:糯米面比较粘,不但容易粘手,而且容易粘到面板上,需要在下面撒上一层面粉,可是我们都忘了。张昊辰和苑秉纪的年糕只好“壮烈牺牲”了,他们于是只好垂头丧气的在年糕上面“打补丁”,虽然不好看,可是很有用。我的年糕由于下面碰巧是一些面,所以才“幸免于难”,真是吓死我了。
年糕做好啦!我们将年糕放在了盘子里,上了锅,只待尽情享用了!
我们吃着自己做的年糕,觉得自己做的年糕是分外的好吃,同时,我们也掌握了做年糕的技巧。
打年糕作文2以前过年时,全村会聚在一起打年糕。
“都让让,上大家伙了!”一位爷爷扯着嗓子喊道,随后一口石臼被抬了出来,他们将石臼刷得干干净净、一尘不染。
过年了,休闲了一年的石臼终于派上大用场了。
一切准备就绪,灶火烧得旺旺的,灶上搁着高高的蒸笼,热气腾腾,蒸笼里,是正在用旺火蒸的米粉。“好了。”一位爷爷掀开蒸笼,招呼另一位爷爷来搭手。两位爷爷一起使力,将蒸笼抬起,快步走向石臼。“啪”的一声,蒸笼里的米粉便不偏不倚,落在石臼底。一位爷爷迅速拾起粘在米粉上的纱巾,另一位爷爷端起水盆,在米粉上洒凉水。
这时,走过来一位拎石锤的爷爷。石锤跟足球一般大,看起来很沉重。爷爷走到石臼边站稳,就抡起石锤,利落地向米粉打下去。随着一声声沉闷的“啪啪”声,米粉越来越柔,越来越韧。十几个回合后,米粉成了一坨大年糕。
爷爷们把这一坨大年糕抬上桌子,又拉又揉,很快,大年糕成了一条长长的“小路”,爷爷们又拿线,将这条年糕“小路”切成了一块块书本大小的年糕。我们巴巴地望着,小心翼翼地扯了一块切时产生的年糕“边角料”,吹了吹,轻轻咬一口,又软又有嚼劲儿,好吃!
年糕打完了,分到各个家中,人们便开始捏花式年糕了,这是我最高兴的时候。我扯了一块,转眼间就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,看着家人们都专心致志地捏着元宝、鱼什么的,我要与众不同。我又拿了一小块年糕,在手中搓,搓成了一条细长的“绳子”,我再将它一圈一圈地绕起来,点了两只眼睛,一条蛇做好啦。我意犹未尽,又扯了一块,这次,我搓成“绳子”把它们拼成了一个“福”字。我对自己的年糕作品十分满意。爷爷端着碗走了出来,用筷子蘸了蘸碗里的红颜料,点在年糕上,也点在我们重新创作的花式年糕上。
以前过年我们村总会打年糕,可现在,哎,不说了,不说了……
打年糕作文3时间的脚步走得飞快,转眼间,我们已经站在羊年的门槛上。随着羊年的临近,年味渐浓。在乡下,打年糕是每家每户过年的习俗之一。今年,我有幸和爷爷奶奶一起打年糕。打年糕要分几个步骤,听我一一道来。
第一步:装米粉。在打年糕的前一天,爷爷就已经把糯米碾成了糯米粉,并且准备好了蒸笼。打年糕开始了!奶奶先在蒸笼上铺上了一层布,然后,拿起碗舀了满满一碗米粉,倒入了蒸笼里,再把它弄弄平。每个蒸笼里要倒四五碗米粉。
第二步:蒸米粉。在蒸米粉之前,先要把大锅里的水烧开,然后把蒸笼放到大锅上。在蒸笼四周,围一圈草绳。奶奶把火烧得很旺,这样,米粉很快就蒸熟了,颜色从白色变成了米色。
第三步:打年糕。奶奶把蒸熟的粉团放到桌子上,爷爷拎起那块布的四个角,用力一翻,把粉团翻到了桌子上。桌子上事先要铺上一层尼龙纸,还要抹一层黄蜡,这样,就不会被粘住了。爷爷把粉团揉来揉去,揉得均匀一些。然后,爷爷把这粉团分成两半,一半给我。我学着爷爷的样子在桌子上揉起来,左揉揉,右揉揉,前揉揉,后揉揉。这团米粉被我揉得很有韧性了,已经变成了年糕。我又学着爷爷的样子,把圆圆的年糕压成扁扁的。年糕就这样打好了。
第四步:装饰、点花。我们把做好的年糕放到匾里。奶奶又拿小一点的年糕做出了鸡、鱼、元宝。一只年糕上,中间是鱼,两边是元宝,另一只年糕上,中间是鸡,两边也是元宝。这两只年糕是用来过年的。其他的年糕上就不用做东西了。奶奶又教我点花,用几根稻草做成的花,蘸上红色的颜料,点在年糕上就可以了。
我和爷爷通力合作,终于把年糕打好了。在打年糕的间隙,我还吃了个打糕圆子,中间放了白糖,味道真不错!
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,也谢谢爷爷奶奶让我留存了这样一份对传统过年习俗的美好回忆!
打年糕作文4临近冬至,外婆家到处洋溢着一股熟悉的味道,是年糕。
打年糕喽!到了冬至,全村的孩子就像得到鸡毛令箭似的,不约而同地冲向了村头。干什么?不错,打年糕开始了。
百来斤米粉在一个个打年糕能手中,漫天“飞舞”着,不一会儿,便成了一桶桶和好了的米粉。围成一圈的大缸笼罩着“白雾”,不断发出“砰、砰”的声音,加上围观的人群,好不热闹!米粉和好了,被一个个抬上火灶蒸,老师傅往蒸桶里慢慢加米粉。
不多时,听得师傅喊了一声:“出锅嘲——”人群便一片骚动,小孩子更是迫不及待,都摩拳擦掌,跃跃欲试。米粉被倒入米臼之中。“可以了,开动!”话音刚落,孩子们就一拥而上,拿起木锤,你敲一下,我捶一棒。年轻人挽起衣袖,拿起木锤使劲砸。孩子们玩着闹着,一不小心,变成了一个个大花脸。有些小馋猫们狼吞虎咽地当场吃了起来,而此时,却没有一个大人的大声斥责。因为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。
今儿个,那些平时文给给的“孔乙已”也不甘寂寞,跑过来凑热闹,结果出了洋相,惹得大伙捧腹大笑。当然,那些“后勤部队”妇女啦,在这种 ……此处隐藏4370个字……候打些年糕,丰富一下日常饮食,也会送些给亲朋好友品尝,所以,年糕也是一条延续亲情的纽带,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。
打年糕作文12过年时,我最想看的就是打年糕。这不,一听到老家打年糕的消息,我就拉上爸爸妈妈一起去看。 车一停,我马上向农家小院奔去。村里的几十户人家都已经聚在这里,开始打年糕了。
“咚、咚、咚、咚!”大木槌敲击石窝的声音像打雷一样震耳欲聋。我好奇地四下张望,只见晒场上并排垒起了两个“老虎灶”。灶上面是两个大蒸笼,蒸笼里热气腾腾的。我心想,里面蒸的是什么东西?李家大伯看出了我的疑惑,走过来,打开了蒸笼,笑着说:“小秀才,城里人还没看过年糕吧?来看里面是啥?”
蒸笼一揭,一股白汽像潮水一般涌出来,原来,蒸笼里是白白的糯米粉,平平地铺在蒸笼里的纱布上。缕缕热气夹杂着米香,迅速裹住了每一个人。炉下的火烧得旺旺的,把我们的脸蛋照得通红。
“好了,起锅啦!”那边叔叔揭开了另一个蒸笼,我赶紧钻过去看,李家叔叔和明家叔叔一起紧紧拽住了纱布的四个角,就像打渔人提起的渔网一样。“来喽,让一让!”他们两个稳稳地向屋内的石窝奔去,我奶奶顺势往糯米粉上抹冷水。拍的一声,那大粉团子就翻个身,滚进了石窝。
随后,李家三叔举起了十多斤重的大木槌,涨红了脸,一下一下地使劲向石窝里的大粉团子砸去。“啪、啪、啪!”粉团子像顽皮地孩子一样跳了起来。紧接着,奶奶用手蘸了凉水,猛地将粉团子翻过来,在一砸一砸之间粉团子变得越来越富有弹性。“噢!”转眼之间,粉团子被捧起了竹匾中。大婶们用线切下一小块,蘸上桂花和白糖,一股香香甜甜的味道让我的口水像放开闸门的水似的快往外冒了。我一吃,哇!好好吃!下一次我还要吃年糕!
打年糕作文13年糕中“糕”字与“高”谐音,所以寓意着万事如意年年高。在我的家乡,年糕又叫“糍粑”,不管是刚会走路的小孩子,自己认得路的大孩子,还是唇上有几根银丝的老孩子,在春节前后,都必须吃软糯香甜的糍粑。
今年春节,妈妈说要自己在家里做糍粑,我乐呵了一早上——我最爱吃年糕了。
下午,终于把糯米蒸熟了。妈妈把糯米全倒进一个洗脸盆大小的大碗里,还拿来一根擀面杖。“妈妈,要用擀面杖干什么?要把糯米擀平吗?”我很好奇地问。只见爸爸接过擀面杖,把擀面杖竖起来,一下一下捣着糯米,糯米很快变成糊了。原来是这样弄的,真好玩!“妈妈,我也想打糍粑!”我甩着妈妈的胳膊,请求妈妈的同意。妈妈点点头,爸爸把擀面杖给了我。
“嘿——”我用尽力气向下捣,可再想拿起来时却发现怎么也拔不起来,反而把碗也连着拔起来了。好吧,看来我不适合做这个,还是让爸爸来捣吧。
把糍粑捣成糊后就该给糍粑糊塑形了。这个我肯定能搞定!我想着,带上手套,开干,这个工作果然简单多了!揪一团糍粑糊,搓圆,再捏成碗形,“啪”地一下拍在桌子上,压一压,按一按,一块糍粑就做好了!我们一家三口都撸起袖子加油干,六只手起起落落间,一大碗糯米就变成了糍粑。不过这还不是最终的步骤,要把塑好形的糍粑凉干,凉干后就能蒸着吃啦!
蒸熟后的糍粑又糯又香,又软又嫩,可炸可炒可沾糖,热乎乎的放嘴里一咬,那味儿马上就流出来了。我一块接一块地把糍粑往嘴里塞,直到嘴里实在装不下了,才肯好好嚼嚼。我们一家吃着糍粑,有说有笑地围着餐桌聊天,心里是说不出的快乐与幸福。
年糕年年高,香香糯糯的糍粑,谁不喜欢吃呢?
打年糕作文14“爆竹声声辞旧岁,喜气洋洋迎新年。”每到腊月廿十七、八,村里就会组织大家打年糕,作为年末最后一次集体活动,无论大人小孩都是非常期盼,踊跃参与。
今年打年糕的场地设在了我们村靠河边的一个杂货铺前面的场地上。石臼、木锤、蒸箱等装备就绪。首先上场的是几位人高马大、身材魁梧的老汉。只见其中一位老汉搓了搓手,拿起了那个有我身高那么长的大木锤,上下锤了几下,试了试手,2接着点了点头对前面的黑脸老汉说“好了,开始吧!”
只见黑脸老汉用手沾了沾身后那盆热水,起身走过去把锅里热腾腾的面团搬了出来,放进那个粗超又老旧的石臼里。
我好奇地向蒸笼那边望去,蒸笼里热气腾腾,什么都看不清。后来问了几位爷爷,才知道面团是由糯米和粳米按一定比例磨成面粉,然后加入合适的水进行调和,盖上纱布,最后放进蒸笼蒸,无论是水的多少和蒸的时间都是极其讲究的,没有多年打年糕经验是做不了这个工作的。
我回过头,只见刚刚的老汉一边喊着“嘿咻、嘿咻”,一边有节奏地抡着木锤打年糕,对面的黑脸老汉此时配合木锤的节奏快速翻动着年糕。
经过几轮的锤打,中间还换了一对年轻小伙上阵,这锅年糕终于打好了。那一团一团的年糕被均匀地搓成一个长方形,接着我的爷爷拿出了一根棉线,用线将年糕分成一小块一小块。我目测,差不多每块都是20厘米长度,10厘米宽度,高3厘米。最后爷爷还用年糕2头不规则的边角料做了一对“元宝”形状的年糕,这也是爷爷的拿手绝活。到最后几乎每家都会让爷爷帮忙做一对“元宝”,在大年三十祭祀祖先时用,意寓新的一年财源广进。
我在旁边看着也跃跃欲试,最终在我的软磨硬泡之下,爷爷终于答应在打我家那份年糕的时候把“印花”这个任务交给我。我拿了一个印花章,沾了沾杯子里红色的水,轻轻地摁在年糕的中间,那一朵朵小花给乳白色的年糕增添了几分靓丽的色彩。
打年糕作文15快过年了,为迎接新年的到来,爸爸带我和弟弟去老人院看打年糕。我一到那儿,人可真多。老人、大人、小孩都簇拥在一起。老人们坐在椅子上有说有聊,说的都是从前打年糕的事;大人们撸着袖子,好像随时准备上去露两手;小孩子们最兴奋了,他们对打年糕充满了好奇,蹦蹦跳跳地围在一起,别提多激动了。
我也凑近了仔细瞧。打年糕的第一步是蒸糯米。只见几位志愿者把糯米倒进缸里,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。这放水很有讲究,放多了不行,放少了也不行。究竟放多少,全凭他们多年的经验。经过水的浸泡,一粒粒小糯米被凝聚在一起,像一个个白白嫩嫩的小胖子。接下来,就要把糯米倒进一个大蒸笼里蒸。人们的视线就转移了“阵地”,只见一个老人熟练地操作着。这时候桶里边还残留着一些调皮的糯米,懒洋洋地不想下到蒸笼里,他就一摇一晃地抖着桶,胖糯米们混合着“年味”,就这样跑进蒸笼里啦!
大约过了半个小时,糯米就蒸好了。大伙把冒着香气的糯米倒进了一口大缸似的石臼里,准备打年糕了。只见爸爸把手放在水里沾一沾,然后拨了拨糯米团,旁边一个人拿起大锤一样的舂头朝石臼里的糯米使劲打去。然后爸爸的手再沾沾水,又拨一拨糯米团,重重的一锤又落在了糯米团身上。那个人打累了,就换爸爸这位大力士上场。“咚咚咚”,爸爸打得每一下都很有节奏。糯米变得越来越粘,也越来越难打,但是大家都非常卖力,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。
糯米终于被打蔫了,它已经变成了像面团一样的白团子了。大家把打好的糯米团搬到木板上。从糯米团上扯下一小块,把它按压在模具里,一条长长的热气腾腾的冒着香味的年糕就诞生了。
我们吃着又香又糯的年糕,心里高兴极了!因为这是大家一起劳动的成果,还因为吃年糕预示着大家“年年高”。
文档为doc格式
Copyright © 2024 正拓语文网 www.zt0451.com 版权所有